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8-01-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的畜牧工作,也要跟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为此我们要在畜牧工作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就传统畜牧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落后的生产发展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针,让生态文明建设在基层畜牧工作中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令畜牧人无比振奋。对于畜牧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畜牧生态文明建设,畜牧生态文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畜牧业,而是适合人类发展与畜牧业跟进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复合生态环境。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面对未来,我们深切感到我国再造畜牧生态文明迫在眉睫,建设我国“畜牧生态文明标准”也迫在眉睫。特别是传统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盲目的生产发展,严重忽略了生态环境,作为基层畜牧工作者,我们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机制体制,改变传统畜牧业的弊端,积极建设畜牧业的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环境与生态恶化。畜禽粪污不加处理和任意堆弃、排放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畜产公害”的发生,按粪便排泄量计算,l头猪相当于2个人,而按BOD的排泄量计,则1头猪相当于13个人(1只鸡或1头牛分别相当于0.6或6个人),按2002年山东省存栏猪2883万头、家禽65231万只和牛1018.9万头计,三者粪便排泄量达14887.4万吨,按BOD计则相当于8.27亿人的排泄量。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粪便、污水、恶臭、粉尘、病原微生物、噪声等,但主要是粪便、污水处理利用不当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畜禽粪污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恶臭和病原微生物。

  

  2、水资源的污染。畜禽粪污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含氮和含磷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和营养元素,排放或被降水淋洗冲刷进入自然水体,当其数量不大时,可以得到自然净化,但当水体被大量有机质污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除使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外,有机质被水中微生物降解和各种水生生物的大量孳生的同时,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水生生物死亡,水色变黑,散发恶臭,导致水体难以再净化和恢复的“富营养化”。此外,粪污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部分因沉淀、吸附而减少或因水生生物间的拮抗作用而杀灭,但污染严重时,可直接通过水体或通过水生动植物进行扩散和传播,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3、畜禽疫病形势严峻。据全国畜禽疫病普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增畜禽疫病就达37种畜禽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发展的一大障碍每年仅猪鸡因病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60亿元以上据典型调查推算我国每年畜禽死亡头数占总存栏数的比例为猪10%12%鸡20%30%牛羊5%8%而发达国家中猪的年死亡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鸡10%以下牛羊3%以下特别是传染病疫情点多面广给生产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4、规模小及产业化程度低。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畜牧业规模小主体分散投入少经济实力脆弱,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主体进入市场的难度大.近年来虽然我国畜牧业发展较为迅猛,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由养殖业和畜产加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破坏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治畜牧业污染建立良好的畜牧生态环境体系,才能实现畜牧生产中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开展基层畜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1.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人文环境是整体经济的基础和根本,归根结底来讲人文环境建设的关键是人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高上有新突破。一是树立生态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把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决策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动实践;二是树立开放意识。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靠开放、靠项目,就有如养在深闺之中,未能庐山一露真面目。要强化“零资源发展观”的资源发展观,克服长期形成的“靠山吃山”的思想,化劣势为优势;三是增强进取意识。进取是动力,不要满足一时所取得的成绩,要不断的去实践尝试,马克思说过一名至理名言:“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2.做好畜牧防疫宣传。制定权限畜牧业“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规划,推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模式,集中人员深入养殖户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宣传,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养殖户法律意识。定期组织防疫员开展防疫安全检查工作,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加大饲料兽药检查力度,对不合格的经销者严肃查处。同时,要根据当时的养殖情况开展培训班,给予农村养殖户一些新鲜理念和指导帮助。通过这些切实的措施来保证基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抓好功能区划,实现协调发展。要结合农业功能区建设,按照种植业和周边环境的承载量,科学规划畜牧业的布局和规模,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用地规划,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有效突破畜牧业的用地瓶颈,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要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提升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渔业、农村能源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推进有机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提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推进小区建设,资源集中利用。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是畜牧业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畜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已编制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在适养区内规划建设畜牧小区,积极引导中小规模畜禽养殖户入小区发展养殖。加强对小区外散养户改建、扩建畜禽栏舍用地的监管,逐步建立用地申报制度。实施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对畜禽排泄物、养殖污水的监管。

  

  5.依靠科技创新,推广适用技术。加快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要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发展资源节约型畜牧业和集约化畜牧业,重点推广节地、节水、节料、节药和节能措施,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农牧结合,提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逐步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农时的农牧结合的科学制度与规范。要根据农作物在不同农时对肥料的需求及土壤地力情况,研究科学使用化肥和有机肥的方法,努力做到既推进农牧结合,又节约肥料资源,既改善土壤地力,又保护生态环境。要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的畜禽粪便工程处理技术、环保节约型饲料技术、有机肥与化肥复配技术,科学评估农牧结合对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影响等,为推进建设生态牧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科技支撑。

  

  6.优化政策导向,夯实发展基础。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推进建设生态循环型畜牧业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出台扶持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要重点培育农牧结合型的新型主体,对实施农牧结合的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组织和种养企业(场户)加大扶持力度。要对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所需的管网设施、沼液肥水贮存池、槽罐运输专用车等加强财政补助。要鼓励种植基地(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凡政府投入资金扶持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生态规模养殖场(小区)、实施低产田改造和沃土工程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茶园改造等项目和各类无公害基地(产品)认定等环节,都要把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畜牧业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各类项目提升综合效益。

  

  7.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服务体系。健全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采取政府为主、企业主动、部门协调、乡镇辖地管理的生态循环畜牧业管理体制。要加强对沼气池、青贮池、畜舍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生态循环畜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建立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养殖户之间的物质和资源交易搭建平台,并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加大传统养殖模式改造力度,坚持走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养殖为主导、养种结合为方向的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路子。在规模养殖场,加强养殖污染物、废水处理等设施建设,以粪污弃物综合利用、相关产业连接转换、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集装箱发酵技术。在规模较小、养殖场较分散的地方,推广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实施粪尿资源就地还田消化利用。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优化净化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带来的污染、安全、疫病等负面困扰。总之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和畜禽的生物学特性因时因地和因事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推广新经验采用新模式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益。(佳木斯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