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牡丹江党史大事概要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7-04-16

  1、全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101日,牡丹江市党政军民举行盛大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牡丹江市纪委成立

  1950429日,经东北局批准,中共牡丹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纪委书记由市长郑钧兼任。

  3、抗美援朝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牡丹江各界响应党中央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牡丹江市委、市政府联合组成牡丹江市反对美国侵略朝鲜筹委会,积极动员全市青年踊跃参军参战。 牡丹江市二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

  捐献飞机、大炮的决议》。工商联组织同业会长会议和生产厂家会议,国营大企业都努力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截止19511220日,全市共捐献人民币33亿1812万元,完成了捐献一架飞机和一门高射炮的计划。

  4、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95111月,牡丹江市委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风)运动。19521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牡市工商界大会,动员全市工商界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运动。1121日,市委召开会议,传达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五反”工作的决定,成立了牡丹江市“五反”工作办公室。

  5、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按照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精神,中共牡丹江市委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首先在市郊福长村开展试点。1953年春,成立牡丹江市第一个初级社——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社18户农民,男女劳动力22人,土地50垧。实行土地、车马入股,年终分红,劳力评工记分,年终统一分配。到1954年底,农业合作社发展到 20多个。1955年秋,牡丹江仅郊区就发展到88个,入社农户达1850户,占农户总数的50%左右。郊区普遍建立了拖拉机站、水利站,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

  6、粮食统购统销

  1953年下半年,全国粮食出现严重问题。根据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牡丹江市在农村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确定收购粮食任务,1953年全市完成收购粮560万公斤。市粮食局在全市设立负责境内非农业人口粮油供应部门。陆续实行“分区定占,按户发证,凭证购买,内部控制”的办法供应,对工业、食品业用粮油实行定量和计划供应。1955年,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的政策。1957年实行增产增购、减产减购的政策,当年完成征购粮285万公斤,占总产量的15. 2%

  7、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53年,中央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牡丹江市经济及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1957年末,全市工业企业20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1858万元;农业总产值67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是1952年的1.9倍。社会商业零售总额6583万元,是1952年的1. 87倍,完成“一五”计划指标的122. 5%。地方财政收入549万元,是1952年的1.6倍。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

  8、工商业改造完成

  1956115日,牡丹江市委、市人委批准牡市纺织、油坊、医药、百货、五金、照像等行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220日,全市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比计划提前8个月。至此,全市私营工商业13个行业,156户(其中资本家45户),全部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或过渡到国营;私营商业63个,2004户;座商931户(其中资本家39户);私营运输业1320户。

  9、反右派斗争

  1957730日,牡丹江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反右派斗争工作。会上,审批了第一批右派分子17人。

  10、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

  1957820日,牡丹江市委发出《关于开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大讨论问题》的通知,要求全市学习中共中央88日发出的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精神。全市开始向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

  11、开展大跃进运动

  1958327日,牡丹江市委召开全市全面大跃进总动员大会,市委第一书记李友林作动员报告,要求全市各行各业响应中央号召,贯彻中央指示,在全市开展大跃进运动。

  12、碾子沟工业区的形成

  1958年,牡丹江市委根据中央精神,提出了“大跃进”具体目标,决定在碾子沟建立工业区。5月,牡丹江工程公司建设队首先开进碾子沟,开工兴建牡丹江电石厂,9月投产,年末生产电石156吨,填补了省内电石产品空白。随后

  石油厂、林产化学厂、碳化硅厂、菌肥厂、化工二广、炼焦厂、红旗造纸厂、铝厂等也相继建成投产。碾子沟工业区初步形成。

  13、郊区和城市人民公社的建立

  1958年,根据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牡丹江市掀起了人民公社化高潮。郊区首先建立了红旗、上游、东风、桦林4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实行公社统一管理,土地、生产工具归集体所有,社员集中劳动,按工分计酬。 年末,牡丹江市宣布建立火炬、桦林两个城市公社,共办食堂168个。到1959年初,牡丹江市城区基本实现了公社化。19602月,正式建立东安、西安、爱民三个城市公社。市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参加了公社,实现了市区城市人民公社化。

  14、贯彻中央的“八字”方针

  1961621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传达省工业书记会议精神,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会议决定成立6个整风整改小组,抓好对劳动力的调查摸底。按“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发展生产,稳定市场,改善人民生活。至1965年,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减少城市人口,基本稳定了全市经济秩序。

  15、城市“五反”和农村“四清”

  19628月,中央决定在城市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在农村进行以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四清”运动。19635月,市委集中检查了领导干部生活存在的官僚、浪费等问题,查出市直机关损失浪费达4835万元,收回损失223万。1964年初,市委抽调22名干部在桥头生产大队进行“四清”试点。提出,凡是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平演变等均为敌我矛盾,必须斗倒斗臭。对人民内部矛盾,如严重官僚主义、革命意志衰退等,必须严肃批评教育。

      16、开始“文化大革命”

  1966520日,牡丹江市委常委学习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决定成立牡丹江市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市委第一书记任组长。同日,市委组织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召开会议,批判“三家村”反党反社会主义

  罪行。由此,牡市开始开展“文化大革命”。(注:“三家村”是指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廖沫沙。他们被诬陷为“三家村反党集团”)828日,牡市有5万多“造反派”在来牡市串连的十八所大专院校红卫兵的支持下,在工人文化宫广场召开“炮打市委司令部”点火大会,市委、市政府一些主要领导当场被“揪出示众”,市委陷于瘫痪。

  17、恢复牡丹江市委

  197391日,中央决定,经黑龙江省委批准,恢复牡丹江市委,隶属牡丹江地委。10月,黑龙江省委任命霍方侠为牡丹江市委书记。

  18、市委召开揭批“四人帮”罪行大会

  1977725日至29日,牡丹江市委召开揭批“四人帮”罪行大会,传达和学习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的材料。在这次会议引导下,全市形成揭批查“四人帮”的高潮。

  19、朴三德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会上先进集体和先进科技工作者受到了表彰。牡丹江市朱寿祺和朴三德两位科技专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1993年,朴三德以唯一的农民科学家身份被编入《中国英才》,从1963年起直到2002年去逝,他潜心钻研40年,成为中国闻名的农民水稻育种专家。

  20、地委召开冤、假、错案平反大会

  19781129日,牡丹江地委召开冤、假、错案平反大会,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的原地委副书记杜灿,行署副专员赵稼增,地委组织部部长廉凤举和原市委书记李友林、沈重,市委副书记陈萍,副市长王树仁等人平反。